脑图(Mindmaps)
思维脑图(MindMap)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真的这么好用吗?

关注者
26
被浏览
17,412

12 个回答

如果用对方法,思维导图必然是好用的~
就像千条道路借助地图就能最快的找到地址,其实思维导图就像人思维的地图。“导”字通常是指思维的引导、引领,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引导图形,百种思路借助导图也能被清晰引领,这怎么就是不好用的呢?

当然,绘制思维导图也有一定方法,掌握方法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下方导图梳理了思维导图入门的6个要点,想掌握思维导图的朋友可以瞅瞅~

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 作者-职场思维导图

从上方导图可以了解到:主题、结构、分支、图文搭配、色彩、关键词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几大重点,他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混乱的思维/内容以一定逻辑结构清晰的呈现出来。当然在明确这几个重点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梳理内容的逻辑

掌握思维导图的方法之后,你可以用思维导图做这些事以及更多事

简单例举几个案例▼▼▼

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 作者-魏晓男
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 作者-有点甜(完整导图可前往导图社区查看)
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 作者-殘月輓歌(完整导图可前往导图社区查看)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具体如何操作或是需要一些实际案例。很简单,小M给大家指路——亿图脑图MindMaster导图社区(以上案例都是来自于此~),这里汇聚15w+的思维导图原创作品,任何作品任意查看,不管是读书笔、考点整理,还是职场类内容、日常生活相关都可以找到对应内容。海量模板任你挑选呀~


既然思维导图这么好用,那具体要如何绘制呢?为帮助大家更快掌握,小M以亿图脑图MindMaster为例,简单说说思维导图绘制步骤。

步骤一:新建空白画布

打开MindMaster>新建>选择空白模板(不同场景适合不同模板)

提示:MindMaster支持20+布局,选择合适布局会让你的导图逻辑更清晰。如需展示导图内容,小M建议使用MindMaster的幻灯片功能,导图、ppt一键切换。

步骤二:编辑思维导图

根据内容需要添加主题【快捷键:Enter】、子主题【快捷键:Enter+Ctrl】、添加浮动主题(双击页面空白处)或添加多个主题。

如果有现成的文字版大纲,可直接在大纲模式下粘贴复制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再一键切换为导图模式,非常便利。

步骤三:完善思维导图

内容当然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所以步骤二是重中之重,但为保证导图的易读性美观度,可以进一步进行完善。其实也就是第一张导图中提到的6个重点——主题、结构、分支、图文搭配、色彩、关键词。

通过调整字号、色彩、分支、图文,或添加概要、注释、外框、公式、图标等要素使思维导图更清晰。相关功能可对照以下导图~

步骤四:导出/保存思维导图

完成思维导图之后,需要将其导出或存储。

导出:依次点击【导出和发送>图片/PDF或更多格式】。MindMaster支持多种导出格式,包括——图片、PDF、Office、HTML、SVG、MindManager、有道云笔记。

保存:既可以保存在云端也可以存在本地,存在云端可以实时同步在各个设备,无需担忧设备限制。


跟着小M的这四步,保证你可以绘制出满意的思维导图~说了这么多,大概你已经在理论上有所理解,不妨亲自实践实践。掌握这门手艺,相信对你的长期成长大有助益。

发布于 2022-08-18 11:11

谢邀,导图真的那么好用?真的那么好用。

怎么做导图

个人不建议用纸张,建议用软件,笔记对大部头的知识,用纸张太不灵活了,而且麻烦……

软件

首先说说硬件:本人使用ipad pro搭配pencil,同学比较喜欢用macbook pro。做mindmap的软件:Marginnote3+Mindnode。我的同学似乎更喜欢用Xmind。但我还是被Mindnode的优雅清新和Marginnote3的方便给征服。

思维导图用来干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知识内化+任务规划

我用Marginnote3做知识内化,用Mindnode做任务规划

1.知识内化

  1. 学习知识

比如你在学习一个内容,书本或者课件展示知识的时候是线性的,而我们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肢解这些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一般我会在上课或者自学的时候跟着书本/老师的思路把问题一个个突破,然后用Marginnote3把内容的结构串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又把内容复习了一遍,并且掌握了知识体系的全局

最近在学物理化学中的统计热力学部分,自己梳理的导图如下:

知识全局

其中的一个焦点

老实说……做完第一眼看这些导图,我也看不清这堆玩意在说啥,但是导图是思维的凝练,它允许我们一层层去剥开知识,并且可以快速关联别的内容。比如一个文章论述A,B,C三个部分,你复习C的时候要用到A的知识,这时就可以用导图迅速复习A或者快速转到知识在A中的层次。

在这个内化过程中Marginnote3真的好用,因为知识一般是在书上的,如果能直接copy就最好了,Marginnote3的摘录功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有时候不方便输入的东西,比如公式什么的我们能够手写,如果你的ipad搭配了pencil,又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在复习导图的时候你随时可以链接回原文。重要的导图节点/文章内容,还可以转化为卡片进行复习。如果你觉得很乱,可以只看标题。真的很方便。


PS,原来有人问Marginnote3的快捷键?长按command健……

2. 做pre

我们还有门研讨课,研讨课要做pre,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在说啥?首先自己要知道自己在说啥,所以我们的团队就会整出个mindmap,毕竟,使用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总是可以让别人似懂非懂,即使自己不懂也能糊弄过去,真的把导图做出来了,至少说明自己从结构上对知识有个认识……,根据思维导图做pre,别人就算听不懂内容,至少能懂你宏观上想表达什么。最近的研讨课主题是量子力学基础,部分导图如下,(这个不是我做的,是同学做的,害)

这个才是自己做的部分

2 任务规划

Mindnode颜值超级高,用来规划一天,一周,乃至一个月的阶段性任务都是很合适的(人家可以添加任务啊2333)

上周的任务

阶段性任务

写在最后

答主本人一开始是很不屑于做导图的,受同学影响入了坑……真香

导图是个结构分析工具,所以知识熟练掌握的程度,书本细节的掌握,不是一个导图就能解决的(虽然有的软件提供复习功能,比如Marginnote3),因此个人建议学习模式是:

线性解决单个问题- >制作导图->刷题复习->复习/调整脑图->刷题复习->复习/调整脑图->......

发布于 2020-04-02 09:13
发布于 2020-10-16 07:31

思维导图,就像你脑子里的地图。当你的大脑中已经有一张地图了,去哪里都不会迷路。

同样的道理,当你演讲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思维框架,你就知道第一步讲什么主旨,第二步讲什么重点,第三步,。。。,最后怎么结尾。

思维导图更具体一点是一种体系化、结构化思维方式。

发布于 2020-04-03 10:19

用思维导图的理由

发布于 2020-04-28 23:55

这种东西,只有用过之后才知道。但是不要为了用思维导图而去用,而是因为要了解、学习、掌握某一种知识、概念、甚至技能来用。这两种之间的差别很大。

下面是一些我用 xgraph.vip 画的一些思维导图【或者叫流程图,架构图,框架图也ok】

互联网网络架构的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讲遗传算法的流程【已截断】

项目管理中的 OKR

发布于 2020-04-23 16:23

近几年来,思维导图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抑或是生活,说到加深记忆提高效率等问题,很多人脑海中就想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需要三四个小时的工作报告,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原来怎么也背不下来的课文,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下,几分钟就清晰了;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琐碎事,也因为有了思维导图井井有条了等等。毫不夸张的说,懂得运用思维导图的人,仿佛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了一双翅膀,健步如飞。

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见证一下思维导图的魅力,市场上也应运产生了许多思维导图的课程和书籍。但是很多人看完书,学完课程,也懂得了画思维导图的技法和原则,然而却体验不到思维导图带来的快感。

有的人一开始就被画画给难住了,看着自己涂鸦式的思维导图,生生的被挫败感给打回去了;有的人冲着新鲜感和乐趣,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费时又麻烦,最后不了了之;有的人画着画着,绘画技术是提高了,然而工作学习效率并不见得提升。

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思维导图中挖掘到无穷的宝藏,而有的人却像走进了一座宝山又空手而归呢?我想大概就在于,是否真正学到了思维导图的精髓。

刚接触思维导图时,大家都容易被色彩和图案所吸引,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本能反应,这也是为什么颜色和图像成为了思维导图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因此,很多人在初学思维导图时,把关注点放在了画图上面,并配以多种色彩,花很长时间精心画一个思维导图。看起来是赏心悦目,然而久了就倦了,无法坚持下去,且不说没有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思维导图是我们思维的视觉呈现,颜色、图案,包括线条、文字,这些都是思维导图的外在表现,绘制得是否漂亮,其实都是次要的。思维导图学习的是“法”,内在的思维以及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才是思维导图的精髓。因此,思维导图重在思维而非图。

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导图思维,而不是思维导图。这也是王玉印老师在《思维导图工作法》中指出的认知误区。

《思维导图工作法》封面


王玉印老师是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先生的亲传弟子,2014年取得英国博赞公司思维导图认证讲师资格,为多个政府部门、多家企业、高校做过思维导图的培训及讲课活动,是文魁大脑首席思维导图讲师。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她见证了思维导图带给许多人的成长,也发现了大众对于思维导图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方法的好处,也帮助大家树立关于思维导图的正确观念,使得这个方法更好的为大家所用,用之有道,于是有了《思维导图工作法》这本书的问世。

《思维导图工作法》一出版,得到了很多名人的推荐。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和华人世界思维导图首倡者孙易新联袂作序推荐;《最强大脑》全球脑王教练袁文魁力荐,有近20位《最强大脑》选手跟着王玉印老师学习;亚洲首位思维导图大赛全球总冠军刘艳称赞本书在思维引导方面讲述得非常全面。

王玉印老师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一个工具,只有能帮助到人们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本书中,她除了讲解、分析思维导图法的各个要点,以及其原理和应用逻辑外,通过大量学员的真实案例,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把教学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她认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倒三角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思维导图的思考模式


关键词是一块基石,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是两个灵魂,这个模型在以关键词为最小概念的基础上,帮忙我们做到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只要掌握了这个思考模式,就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精髓,不管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都能从中受益良多。


01 关键词

思维导图外在表现形式的四个元素中,颜色、图案和线条都是一个辅助工具,最关键的元素是文字,也就是我们提取的关键词,这是思维导图的基石。

在提取关键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一线一词。主干或者枝干的每一条线上只能有一个关键词,且这个关键词不管是一个字还是一个词,都必须是一个能描述物体、动作或者思想的最小概念。

试想一下,我们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时候,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相关内容,是不是比输入一句话搜索出来的相关内容多?输入一个词比输入两个词搜索出来的相关内容多?而输入一个不完整的词,是不是搜索出来的内容会有很多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的大脑也一样,信息太多会限制了想象力,信息不足又无法得到正确的联想。比如:南方姑娘这个词,很多人看到“南方”,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北方”,脑海中就对事物有了一个定义,就局限了想象空间。

但是对于“姑娘”,除了南方和北方之外,你还会想到什么呢?外貌美丽还是丑陋、打扮素雅还是时尚、性格温柔还是泼辣、举止优雅还是粗鲁、做什么工作、有没有男朋友、住在哪里等等,思维就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只是一个“姑”字或只有一个“娘”字,表达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完整概念时,我们可能会往叔叔、伯伯、婶婶、爹等方向联想,思维发散出来将是另外一种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关键词要遵循一线一词且最小概念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核心词汇构建严谨且灵活的思维,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散思考,让思考变得更加多元化。

明白了关键词这块基石的原则和作用,接下来看下思维导图怎么在这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帮忙我们做到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


02 发散思考

发散思考是一种水平发散的思考方式,而逻辑思考则是一种垂直向下的思考方式。王玉印老师在《思维导图工作法》中用了一个比喻很贴切,她说,发散思考就像一朵花儿开放一样,从中心向外360度地发散思维,引导我们的思维一直不断变换角度,开拓思考;逻辑思考就好像流水一般,引导我们的思维从一个点开始一直不断深入探索,专注思考。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向,就构成了思维导图的框架。

举个例子,如下是世界记忆锦标赛裁判周国丽绘制的关于《如何制作曲奇》的思维导图:

如何制作曲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主干的关键词:用料、步骤和小贴士,这就是一个发散思考。围绕着“如何制作曲奇”这个中心向外发散思维,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事项。除了以上三个关键词,可能有的人看到用料模具还会想到从哪里购买、说到购买又想到做一次曲奇的费用预算等,于是又有了购买途径、费用预算等其他主干关键词。

在做发散思考时,一开始我们的想法是零散的。如何使我们发散思考出来的信息有条理、更具逻辑性呢?书中提出了一句口诀:上归大类,中找同类,下分小类。

比如如何制作曲奇,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面粉,上归大类,我们就想到面粉是属于用料;中找同类,我们就想到其他用料如鸡蛋、黄油等;下分小类,面粉我们可以再细化到低筋面粉,无筋面粉等。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迸发出的信息就不会杂乱无章,而是有条理的、思路清晰的。如果说思考是一团毛线,这一句口诀就是让我们找到线头的方法。

发散思考可以帮我们解决面对问题时脑中一片空白的烦恼,同时让思考变得更有创意,更加完善。但是思考随着我们的想象力可以无穷无尽的发散,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再进行深化,这就用到了逻辑思考。


03 逻辑思考

在做逻辑思考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思考之前找到一个点。就拿上面说的“如何制作曲奇”的思维导图来说,我们在发散思考时想到了用料、步骤和小贴士三个点,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逻辑思考对每个点进行延续和深入,比如步骤,第一步打黄油,第二步加鸡蛋,第三步加面粉......一层层深挖下去,完善思考。

在逻辑思考时,需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同阶层同属性原则和MECE(互斥穷尽)原则。

同阶层同属性原则好理解,比如,我们把用料按主料和配料分类,黄油、鸡蛋、面粉在主料的分类下面,砂糖和糖精就要放到配料的分类下面,而不能把它们与主料放在一个阶层,否则整个逻辑结构就乱了。

MECE分类原则是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顾问的芭芭拉.明托提出的“金字塔原理”的核心理念,ME是Mutually Exclusive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互斥;CE是Collectively Exhaustive,所有部分都完全穷尽,也就是穷尽原则。

比如上面说的“如何制作曲奇”的用料里面有黄油、鸡蛋、面粉、砂糖、糖精等,如果按调味品、奶制品、糖制品分类,糖精既可以在“调味品”这个分类下面,也可以“糖制品”这个分类下面;黄油也是,既可以在“调味品”分类下面,也可以在“奶制品”分类下面,这就不符合互斥原则。此外,面粉不知道归入哪个分类,也不符合穷尽原则。而如上图所示,把用料按“主料”和“配料”来分类,每个产品就“有且只有一个归属”,这就符合了我们的互斥穷尽原则。

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不是单独存在的,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用发散思考广撒网的同时,择取最贴近实际情况的点,再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横向纵向都有的立体思考,可以将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04 思维导图与阅读写作

如王玉印老师在书中说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一个工具,只有能帮助到人们才有了存在的意义。了解了思维导图运作模型的三个核心理念,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如何学以致用。

东尼.博赞说,思维导图就像我们大脑中的知识地图,垂直和水平两种思考的方向,就好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只要有经纬线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定位到任何位置。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收的资讯层出不穷,按美国心里学家约翰.米勒对短时记忆的广度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我们每天在信息堆中根本应接不暇。

就拿阅读写作来说,书籍琳琅满目,即使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一天能读完两本书,但是一天、一星期、一个月后回忆起来,存留在脑海里的知识有多少呢?当我们想要用这些知识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又能提取多少为我们所用呢?

如果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像东尼.博赞说的在脑海中找到知识点的定位。我们阅读时就不是杂乱无章的灌输,而是从书中的信息提取关键词,然后把它们组合成合理的逻辑结构,有意识地进行分解、重组和内化。

在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也不会像无头苍蝇在脑海中的搜索,而是围绕着问题发散思维,找到关键点,持续深入的完善思考。如此一来,我们做事就像有了指路明灯,效率将大大的提高。


阅读

我们先来看下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阅读。

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阅读目的,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了解历史、对故事好奇、提高写作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等等。

第二步,带着这个目的有意识的从书中提取相关的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我们可以从目录、题记、后记、文章的小标题、关键句法(如“因此”、“结论是”等词语后面的内容)等地方寻找,也可以自己归纳总结。

比如:我在看《思维导图工作法》这本书时,我的目的是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那么在阅读时,就会重点关注跟应用相关的信息,从中提取关键词,一些不太需要的章节,我就略翻了一下或直接跳过去了,这是一种断舍离,也是一种关键词思维。

在阅读题记时,我记下了“关键词”“发散思考”“逻辑思考”等词;翻阅目录时,我又找到了“颜色”“图像”“线条”“文字”“思考方向”“分类”“笔记”“写作”等关键词;仔细阅读书中的内容时,可以在这些关键词上面运用逻辑思考,持续进行深化,找到更多的关键词,如“一线一词”“自由联想”“逻辑联想”“MECE分类”“建立结构”等。

第三步,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类别。关键词提取后,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这些关键词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后进行分类,归纳小类别,接着往上归纳大类别,这是为下一步的构建架构做准备。有些书籍本身的结构就比较清晰,我们也可以先构建架构,再精读提取关键词,分类整理这一步就可以边提取边归纳。

比如,《思维导图工作法》这本书的结构就很清晰,我在翻阅题记和目录时,就已经建立了大概的架构,在精读时提取的关键词,就可以直接归类到对应的类别下面。

第四步,构建架构。根据分类原则,我们将提取的关键词进行重新组合归纳后,梳理一下逻辑,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框架。这些知识点在我们脑海中便不再是散乱的,而是内化成一个知识体系,有枝有节。

最后一步,绘制导图。如下是我绘制的《思维导图工作法》的读书笔记,就是在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构建的知识体系,这就方便我们记忆和提取。


《思维导图工作法》读书笔记


如果你阅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个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搬抄,而是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和整合。每个人的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读书笔记也会不一样,只有自己思考了,建立了符合自己的逻辑架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写作

说完阅读,再来看下写作。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主要用到归纳思维,明晰逻辑;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主要用到发散思维,完善思考。

很多人写作时,最怕提起笔却脑袋一片空白,没有思绪不知从何下手。思维导图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我们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我们的写作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个大范围的,不需要很精确,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关键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发散思考和逻辑思考。至于确切的文章立意,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步骤中选择。

第二步,围绕主题进行发散思考,记录能联想到的所有信息。比如,王玉印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她儿子在学校的一个作文比赛,作文的题目是:请以“纸”为主题,自拟题目,创作一篇作品,文体不限。

有了“纸”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围绕“纸”发散思维,运用思维导图把脑海中浮现的与“纸”相关的信息都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思维迸发的过程,由纸想到写字,由写字想到这是纸的用途,由纸的用途再发散思考想到画画、印刷、起火等其他用途,用逻辑思考在写字这个用途上持续深化,又想到写信、写作业、写文章等等,一个关于“纸”的思维导图就出来了:

第三步,关联信息。小孩子在想到纸的用途时,想起自己在学校经常和小伙伴玩“丢纸团”的游戏,想到纸可以揉成一团拿来丢人,也可以丢到垃圾桶,不禁就感叹:有的纸写成书,被精心保管,而有的纸被当垃圾丢进垃圾桶,同样是纸,命运却大相径庭。纸的“写”和“揉”两个用途就被关联起来了,两张纸的不同境遇就可以作文文章的一个立意了。我们也可以继续关联其他信息,发现其他的立意再择取一个最满意的。

第四步,文章构思。有了立意,我们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文章构思了。这我们可以借鉴前面说的阅读笔记的方法,我们梳理出来的主干就是文章的逻辑架构。

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的构思,就是根据我前面用思维导图做的《思维导图工作法》的读书笔记梳理出来的。我的文章立意是思维的运用而非图,所以“心法”和“应用”两个主干就是文章的架构,而关于画图的技法,我在这篇文章就省略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思维导图解构,了解它们的思路、结构,以后在写类似文章时就可以参考。

最后一步,书写文章。文章的立意、构思都有了,就可以进行书写了。


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里面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可以锻炼我们触发功夫的学习方法。不管是往大脑中输入信息,还从大脑中输出信息,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模式,我们就不是被动的吸收和搬抄,而是糅合了自己的思考,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日积月累,我们将受益匪浅。

除了阅读写作,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考模式,让生活变得井井有条。王玉印老师在书中也列举很多其他案例,如适用于职场的活动方案思维导图法、决策分析思维导图法,也有适用于教学的高效应试思维导图法等。

有人说,思维导图法,收就像是一张网,提起中间(中心图),一切(各支干)尽握手中;放就像是烟火,由中心燃放,火花四射。总之,收是运筹帷幄,放是决胜千里。

愿我们能真正的学会思维导图,感受思维的收放自如,在自己的人生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布于 2020-04-16 20:42

导图已死,思维重生!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用来整理思维,帮助大脑全方位思考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可以帮我们做研究、学习、备考、写书等等。可以这么说,学好了思维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做你想做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东尼·博赞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世界记忆锦标赛就是让王峰一战成名的国际重大赛事。

那么,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这个强大的工具吧!

首先我们得明确思维导图的几大功能,这个很重要,分别是:

  • 明确方向
  • 把握全局
  • 理清关系
你记住了吗?后面要考哦!

思维导图的作用有很多,那么就简单说四个方面吧。分别是:

  1. 发散思维
  2. 日常应用
  3. 快速阅读
  4. 文案写作

一.发散思维

首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水可以用来干什么?
请思考一会儿,想到的回答越多越好!

开始你的头脑风暴吧,不管你的想法有多离谱,都可以写下来。

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家很有可能想到的是水可以用来喝,用来洗衣服,用来洗澡,用来做饭,用来给街道降温,用来做科研(娃哈哈纯净水就是水太纯了,一度达到科研级别)等等。

没想到娃哈哈这么可爱,又这么牛逼吧

这些都是传统的思维模式,比较混乱。

你可能会发现,水可以用来做奶茶,用来做成雪糕,用来做成葡萄酒等等各种东西,但用法再多,这些终归为吃喝一类。

别光想吃的了,勤于思考噢(*ˆ㉨ˆ)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众多用法中,我们得学会分类。

根据上面的“吃喝”一类,我们可以联想到“吃穿住行”。“吃穿住行”总的来说是生活方面的,于是我们可以把吃、穿、住、行归为生活方面。由于“穿住行”和“吃”处于同一级别,这会促使你的思考“穿住行”的向下分级,毕竟水在“穿住行”方面的用法还是不太容易想到。

接着再看下一步,也是我认为最妙的一步。

既然可以向下分级,那么也可以向上升级。比如在生活方面、科研方面等使用的水大都是液态,那么还有固态的水,气态的水。固态的水,如冰,可以用来雕刻,还有雪,可以用来滑雪,堆雪人。气态的水则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再向上升级,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一般都是“杂水”(杂水并不准确,无论怎样,只要是只含H2o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这里是为了方便理解),就是纯水,重水,超重水混在一起的水。重水可以用于原子能技术应用中,超重水可以在生物或化学的研究过程中作为“示踪原子”。

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总结一下方法。

遇见一个问题时,先进行头脑风暴,不管你想到的回答多么离谱。但是头脑风暴很容易跑偏。接着试着把所有的回答进行分类、分级。然后向下级、同级、上级思考,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最后就完善你的回答,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全面的、令人满意的回答。

发散思维模式的好处就是,兼有头脑风暴和线性思维的优势,既不会太死板,又不会太跑偏。就像风筝一样,可以让风筝飞得高高的,但手中的线却紧紧握着,即不会偏离主旨。

不知道看到这儿,你的脑中有没有隐隐约约呈现出一幅思维导图,如果有,不妨试着画下来。

二.日常应用

日常应用有:

  • 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 用思维导图做分析
  • 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①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不知道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很努力地记笔记,很贪心地想要把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下来,甚至是每一个字。但大部分知识点教科书上都有,那这样一来我不仅做了重复工作,还因为分精力做笔记,老师讲的内容常常没听懂。我当时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记下来了就是我掌握了,其实不然,进入脑子进入心的才是学到的。

那么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呢?

因为是在课堂中,所以不知道老师会讲到哪些内容,所以需要顺序记录,用思维导图记录,像开枝散叶一样去记录重点

这种顺序式记录,不仅适用于做课堂笔记,还可以用来做会议记录、采访记录、现场记录等。

②用思维导图做分析

当我们需要分析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分成几个大的部分,然后再把文章的结构提出来。怎么提?用关键字概括每一个部分。接着,再把每一个部分的结构提出来,对,还是用关键字。如此,往下不断地分,这样,一篇文章就大致分析清楚了。这是逐级扩散型。

比如下面这个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思维导图。

③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比如你要制定一个旅游计划,那么旅游涉及的方面就多了。这部分实质上是发散思维模式,大家可以回顾上面的内容,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三.快速阅读

适用书籍:知识类、理念类、思想类、管理类、心理类的书比较适合这个方法,纯粹的文学作品和非主流文学作品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了。

注意:思维导图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开头说的,明确方向、把握全局、理清关系。

那么怎么快速阅读书籍,并且在读完后还能记住想记住的内容呢?用三遍阅读法。

方法: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先看书的封面、底面、目录、前言、序。为了快速把握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建议先把书的目录抄一遍,把目录做成思维导图的样式(其实目录就相当于一个思维导图)。接着浏览全书,每页只看2~3秒。这么短的时间内看什么呢?看标题,看图片,看表格,看黑体字等显眼的东西,如果以上这些都没有,看最能吸引你的部分。

第二遍:浏览全书后就开始通读,请尝试一下快速阅读,至少比你平常的阅读速度快一点。若有读不懂的不要死磕,读过就好。不要担心读快了会影响理解,这类书籍有很多文字都是为了帮助理解的,真正的精华只是少部分。

第三遍:左手翻书、右手画图。左手翻着书,右手就在纸上画思维导图,边看边提取文章结构,给出每个部分、每段的关键字。也不一定非要每段都要提关键字,也可以是两段、三段提一个关键字,总之按照自己的理解的就好了。像这样把全书的内容都做了思维导图后,再总结,精简化。最后试着按照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做一个自己的目录。

以上,就是快速阅读法。


四.文案写作

其实文案写作就是把快速阅读的方法倒着来的。

比如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先写出个大纲,目录,再写每部分。注意了,你可以不按顺序写作,对哪部分有感觉就写哪部分。这样不容易卡壳。没感觉的可以试试发散思维模式,实在不行就放一放,有灵感了再写。最后你再下点功夫在每部分之间添加些承上启下,过渡性的文字。如果是要求写2000字的文章,你分为10部分,那么其实每部分只需写200字。这就把大文章化成小文章,小文章化成容易的文章。

但是不要用这种方法写文学作品哦。

写在最后:

使用思维导图有三重境界:

  • 初级:手中有图、脑中无图
  • 中级:手中有图、脑中有图
  • 高级:手中无图、脑中有图

若想要达到高级境界,那肯定离不了大量的练习和总结复盘,并且还得坚持下去!那么这个大量是多少呢,参考的标准是1000张。

以上就是我对思维导图的分享。若大家想再了解得详细点,可以看看《思维导图》这本书,我这篇文章,其实是把这本书做了一个总结,是我自己认为精华的部分,或许你看了书后会有不同理解呢。

当然我也是个思维导图的初学者,我练习的量还远远不够,但我愿和大家一起进步!

愿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强大的思维工具,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开阔自己的世界,增加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发布于 2022-07-06 15:55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具体具象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有效,是实用性很高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个层级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与相关层级的层级图来展现出来,可以把主题的关键词与图像利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文字框进行设置,形成记忆连接。

思维导图的优点:

1.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更加快速的了解的需求,有利于我们根据需求提出解决办法,同时让我们清晰明了的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2.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党和有阅读需求的人来说,画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比较快速了解到这本书的内容,便于后期的复习与记忆。

3.思维导图的制作十分灵活,没有很明确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颜色填充,进行自己喜欢的页面布局,可以极大程度的美化心情,让自己拥有创造激情和制作完成的成就感。

4.可以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能力,通过节点设置让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觉的写出很多的感想,以及解决办法。

5.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很广,任何领域的人都可以运用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做读书笔记、分析研究的问题、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老师的教案准备等。

6.没有人群限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基础的人都可以去学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大脑的思考。

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亿图脑图MindMaster

这个软件是我在使用了许多的思维导图软件,通过朋友的推荐发现的一个还不错的软件,因为想利用思维导图的便捷操作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便于自己的记忆和复习。我主要是利用思维导图对书籍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我做的思维导图需要的节点很多,但是我找到的那些思维导图软件都不能使用那么多的节点,如果想使用很多节点的话就需要进行充值,但是我现在是一个学生,没有那么多钱去充值,朋友就推荐我使用这个软件,因为他有内部的邀请码,所以我就填写了他的邀请码,哈哈,成功体验到了三个月的VIP服务,进行愉快的思维导图操作,等到后续软件VIP到期了我在向他找优惠劵,可以优惠一点,省一点钱呢,嘿嘿。(PS:会员码 5DG3L)

它提供了一些制作思维导图的模板呢,我一般使用的是第一个思维导图进行制作,我觉得比较方便,哈哈。

下面是它的操作界面,我觉得看起来舒服的,也很方便呢。

下面是我利用亿图脑图MindMaster制作的思维导图,因为要赶进度,所以没有弄很复杂。

当然啦,如果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思维导图可以去亿图脑图MindMaster软件里面的导图社区里面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看他人是如何做的,同时在后期自己制作出了思维导图也可以发到导图社区里面可以进行操作选择是免费还是其他,如果做得很好的话,还可以利用此软件挣钱呢。

下图是导区

上面那张图是挣了钱的窗口,因为我还没有发布什么内容所以还没有钱,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做得够多,那么就一定会有的,哈哈。

在我看来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帮我理清思路,所以我觉得思维导图很有作用很有效。

发布于 2021-08-18 15:05

现高三。尝试了下。数语外理化地只有物理觉得可以,帮我整理了思路

奥对,语文素材分类也挺好感觉

发布于 2020-04-16 22:39

好用,可以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盘,让知识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一个框架,便于对知识的消话理解。

发布于 2020-04-02 01:46

你好,我的mind master电脑版,不能登录和开通会员。登陆的地方的那个二维码显示不出来,怎么办呢?

发布于 2022-08-25 12:32